医疗电子技术网|技术阅读
登录|注册

您现在的位置是:医疗电子技术网 > 技术阅读 > 凭啥汽车到了中国就减掉防撞钢梁?

凭啥汽车到了中国就减掉防撞钢梁?

早在几年前,日系车就被各大汽车媒体爆出:丰、本田旗下小型车的后防撞梁几乎全部被减配,引起了国内消费者对防撞梁的关注。而近几年作为严谨的德系车:大众,尽然也“顶风作案”在POLO、宝来以及斯柯达晶锐等车型的后防撞梁上做出减配。


1、防撞梁能带来多大的安全性


防撞钢梁作为汽车被动安全的第一道屏障,并不是如其名所释,能让车子“防撞”,它起到的是吸收和缓和外界冲击力、防护车身前后部的功能,当然它所能化解的撞击力,并没有它的名字那么气势磅礴。



当你的车速在10KM/H情况下发生碰撞,大部分车型的防撞梁都能起到很好的作用,它会把撞击力度传导给两边的吸能盒,也就是防撞钢梁的缓冲区。这个时候,一般撞击力度是在吸能盒的承受范围之内,事后仅需更受损的换吸能盒即可。



当你的车速在高速行驶时,也就是40KM/H的时速,防撞梁就开始起到保护驾乘人员的作用了,它会将吸能盒不能承受的撞击力度,直接分化给车身的两根纵梁,让车身整体刚性去分担撞击力度,使驾乘人员所承受的强大的撞击力就可大大减小,使作用于家属人员身上的力与加速度,在人的承受范围之内。当然,这时损坏的可就不只是吸能盒那么简单了,可能会需要更换水箱、轴齿等零件了,这就要看撞击方向与力度了。


当你的车速达到了80KM/H以上的高速行驶时,防撞钢梁的作用就显得微乎其微了,这个时候发生了撞击,就要看你的车配备了多少安全气囊、车身结构设计、车身整体刚性等等了。


但在倒车、起步等低俗行驶时,防撞钢梁带来的是无限的好处,在电影(如憨豆先生)中我们看到过,憨豆侧方位停车时,他会直接将前方与后方的车子顶开,而自己的车不受到任何损坏。当然,我在这里并不能确定憨豆那时驾驶的MINI是否装配了防撞钢梁,但在相同情况下,防撞钢梁起到的效果与其相同。


2、前、后防撞钢梁带来的安全效果是否一样?


这是绝对不一样的,笔者可以肯定的回答。在低速情况下,比如倒车、起步时撞到障碍物,前/后防撞梁所起到的效果是一样的,但这并不能被成为安全效果,只能减少车辆损坏,从而降低车辆的维修费用而已。


而在中高速驾驶中,前/后防撞梁起到的效果,差距就比较大了。前进时,撞击障碍物后,前防撞梁会把撞击能量分给吸能盒,这时吸能盒立马损坏,将剩余的能量分化给两边纵梁,而纵梁负责把撞击能量向后疏散到整个车体上,由整个车身构架来吸收能量,使得驾乘人员受到的力会尽可能的小。但多数车型的纵梁埋的比较深,在中高速小重叠的碰撞下,如撞信号灯、对向撞车(车灯撞车灯)等,若没有防撞钢梁,是很难触发纵梁的作用。总的来说,在中高速时发生小重叠碰撞下,前防撞钢梁起到的作用是:将撞击能量传导给车身纵梁。


反观后防撞钢梁,它的存在看起来就比较卑微了,因为它并不能连接车身结构。就是说,如果发生碰撞,就是石头碰石头,唯一让它看起来有点效果的,就是它那吸能盒了。这也就是为什么厂家与消费者之间一直存在争议!厂家认为我的车没有后防撞钢梁,不能代表安全性不过关。


消费者认为你的车没有后防撞钢梁,发生碰撞时会产生更大的损坏。其实两个观点都没错,并且不冲突。在低速驾驶下,后防撞钢梁的确可以卸下绝大部分撞击力度,减少不必要的维修费用,而在高速加速下,后防撞钢梁的存在就显得杯水车薪、螳臂当车,撞击力度超过吸能盒时,撞击能量依然会直接传导给车身,让后排驾驶员受到不可挽回的伤害。总的来说,在低速下发生碰撞,后防撞钢梁能起到卸力的作用,从而减少维修费用,而在高速下发生碰撞,几乎没用!


这里还要说一下前防撞钢梁的一个要点,就是在高速下发生大重叠碰撞时(比如撞墙),前防撞钢梁也是没用的!因为那种程度的碰撞,是肯定可以触发车身纵梁的最大作用了,而前防撞钢梁看起来就像是一个附带品一样,无效了!


3、减配防撞钢梁给厂家带来的利与弊?


厂家获利:


从各路汽车媒体的统计与调查得出,一根的成本大约在200元左右。而这个价格对于消费者来说可能没有什么,几万、十几万都花了,这点前算什么?但对于厂家来说,这200元就非常多了。就拿飞度来说,它2014年的销量达到了8.47万台,每台省下200元,光省下的钢梁成本费就高达1694万,这还不包括装配钢梁的人工费等杂七杂八的费用。


另外,像小陶这种阴谋论者,绝不会赞同这1694万!一款车失去了后防撞钢梁的保护,在低速碰撞的情况下,会产生维修费用。低速碰撞?说白了就是城市交通刮蹭、低速追尾,而在中国,这类交通事故实在是频繁的不能再频繁了。可想而知,这些维修费用最终又会进谁的口袋呢?1694万!翻个倍数,恐怕都不止吧。


一般厂家减配了防撞钢梁后,往往会增加一些木质装饰条、定速巡航等廉价配置给消费者,也就是所谓的“暗地里减配,明面上增配”的营销套路,并且都伴随着小幅度降价,会吸引很多不注重“内在”的消费者购买。


厂家失利:


聪明的厂家绝对不会用减配防撞钢梁这一招来降低成本费用,因为这会对自己的品牌造成无法挽回的坏口碑。比如:大众POLO、宝来的减配,着实是让大众生存在了风口浪尖,销量一度下滑,昔日的神车,在消费者口中也慢慢变成了“烂车”。


4、为什么车子到了中国就要减掉防撞钢梁?


在欧洲地区大部分车型都是具备防撞钢梁的(一些车型本身结构就不装配防撞钢梁),而到了中国,部分本来有防撞钢梁的车竟然没有了。其实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很多,其中之一,就是中国的汽车市场还并没有走向成熟,在国内的政策上,对汽车安全配置的强制要求都很低,ESP、自动刹车辅助、侧安全气囊在国内都没有被强制要求配备。另外,在国内的各项碰撞测试中,要求水准也远远没有达到欧美等地发达国家的水平,这让厂家就形成了一个思路,“即使我没有防撞钢梁一样可以达标,何不去除?”


而还有一个原因,就是我国消费者造成的,那就是“价值感”。国内大部分消费者买车时,都更愿意去选择一些“看起来有价值感的车”,而不是“开起来有价值感的车”,比如外观/内饰镀络条、内饰木纹装饰、电动天窗、大显示屏幕等这些都是国人消费者眼中的“价值感”,而真正有价值的配置,如:ESP、通风盘刹、后轮独立悬架、防撞钢梁、一体式车门等,很少有人去了解。有个例子:以前的“昔日大众神车”速腾,就把真正价值感体现的很好,但面对各种日系车“伪价值感”的压力,速腾不得不偷偷摸摸减配,沦落为现在断轴这样的落魄形象!


总结


说了这么多,我想大家也应该能看的懂。其实防撞钢梁存在的必要性,是不用争议的,有绝对是比没有的好!笔者建议厂家尽可能的不要去省不该省成本,防撞钢梁就是一个例子,消费者迟早有一天是能察觉到的,“想要人不知,除非己莫为啊!”另外,发动机电子防盗系统也是一个减配的趋势,在老马三、远景、经典逸轩低配等车型上既然都没有这个配置,这玩意儿成本也不高,这都减,真是太说不过去了吧?